太極拳經典理論選讀

太極拳論

太極拳經     山右王宗岳遺著

十三勢歌

十三勢行功心解

打手歌

授秘歌

趙堡太極拳鄭悟清功法要領


 

太極拳論

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,尤須貫串,氣宜鼓盪,神宜內斂,無使有缺陷處,無使有凹凸處,無使有斷續處, 其根在腳,發於腿。主宰於腰,行於手指,由腳而腿而腰,總須完整一氣。向前退後,乃能得機得勢。 有不得機得勢處,身便散亂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,上下前後左右皆然。 凡此皆是意,不在外面,有上即有下,有前則有後,有左則有右。如意要向上,即寓下意, 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。斯其根自斷,乃攘之速而無疑。 虛實宜分清楚,一處有一處虛實,處處總此一虛實,周身節節貫串,無令絲毫間斷耳。

長拳者,如長江大河,滔滔不絕也。掤捋擠按採列肘靠此八卦也。 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, 此五行也。掤捋擠按即乾坤坎離、四正方也。 採列肘靠即巽震兌艮、四斜角也。進退盼顧定,即金木水火土也,合之則為十三勢也。

原註云:此係武當山張三丰祖師遺論。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,不徒作技藝之末也。

 


 

太極拳經      山右王宗岳遺著

太極者,無極而生,陰陽之母也。動之則分,靜之則合。無過不及,隨曲就伸。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粘。動急則急應,動緩則緩隨。雖變化萬端,而理爲一貫。由招熟而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。然非用力日久,不能豁然貫通焉。虛靈頂勁,氣沈丹田。不偏不倚,忽隱忽現。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。仰之則彌高,俯之則彌深,進之則愈長,退之則愈促。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,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。英雄所向無敵,蓋皆由此而及也。

斯技旁門甚多,雖勢有區別,概不外壯欺弱、慢讓快耳。有力打無力,手慢讓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關學力而有爲也。察四兩撥千斤之句,顯非力勝;觀耄耋禦衆之形,快何能焉。立如秤準,活似車輪,偏沈則隨,雙重則滯。每見數年純功,不能運化者,率皆自爲人制,雙重之病未悟耳。欲避此病,須知陰陽;粘即是走,走即是粘,陽不離陰,陰不離陽;陰陽相濟,方爲懂勁。懂勁後,愈練愈精,默識揣摩,漸至從心所欲。本是舍己從人,多誤「捨近求遠」。所謂「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。」學者不可不詳辨焉。是爲論。

 


 

十三勢歌

十三總勢莫輕視,命意源頭在腰隙。
變轉虛實需留意,氣遍身軀不稍滯。
靜中觸動動猶靜,因敵變化示神奇。
勢勢存心揆用意,得來不覺費工夫。
刻刻留心在腰間,腹內鬆淨氣騰然。
尾閭中正神貫頂,滿身輕利頂頭懸。
仔細留心向推求,屈伸開合聽自由。
入門引路需口授,功夫無息法自修。
若言體用何為準,意氣君來骨肉臣。
想推用意終何在,益壽延年不老春。
歌兮歌兮百四十,字字真切義無遺。
若不向此推求去,枉費工夫貽嘆息。

 


 

十三勢行功心解

以心行氣,務令沉著,乃能收斂入骨。以氣運身,務令順遂,乃能便利從心。 精神能提得起,則無遲重之虞,所謂頂頭懸也。意氣須換得靈,乃有圓活之趣,所謂變轉虛實也。

發勁須沈著鬆淨,專注一方。立身須中正安舒,支撐八面。 行氣如九曲珠 ,無微不至。運勁如百煉鋼,無堅不摧。

形如搏兔之鹘,神似捕鼠之貓。靜如山岳,動若江河。蓄勁如張弓,發勁如放箭。曲中求直,蓄而後發。力由脊發,步隨身換。收即是放,斷而復連,往復須有摺疊,進退須有轉換。

極柔軟,然後極堅剛,能呼吸,然後能靈活。 氣以直養而無害,勁以曲蓄而有餘。心為令,氣為旗,腰為纛。先求開展,後求緊湊,乃可臻於縝密矣。

又曰:彼不動,己不動,彼微動,己先動。似鬆非鬆,將展未展,勁斷意不斷。
又曰:先在心,後在身,腹鬆淨,氣斂入骨。神舒體靜,刻刻在心。

切記一動無有不動,一靜無有不靜。牽動往來氣貼背,而斂入脊骨。內固精神,外示安逸。邁步如貓行,運勁如抽絲。全身意在精神,不在氣,在氣則滯。 有氣者無力,無氣者純剛。氣若車輪,腰如車軸。

 


 

打手歌

掤捋擠按須認真。上下相隨人難進。
任他巨力來打吾。牽動四兩撥千斤。
引進落空合即出。沾連粘隨不丟頂。

 


 

授秘歌

無形無象   全體透空
應物自然   西山懸磬
虎吼猿鳴   泉清河靜
翻江播海   盡性立命

 


 

趙堡太極拳鄭悟清功法要領

元氣清溫濁氣涼,神仙留下健身方。
必須開襠收下氣,站立又要膝蓋藏。
磙肩束脇攢腦勁,開襠下胯最為良。
炁從口入非自口,卻從嘴角入小腸。
氣從鼻出不是出,鼻送五藏入膀胱。
入氣之時不用力,出氣之時貴身強。
更有口法真妙訣,似閉不閉似張不張。